|
重高應該培養什么樣的人?考上大學并不是終點這幾天,因為外甥初升高,我經常會在網上瀏覽各種消息,發現很多學校都用“考上廈大”、“北清交復錄用率”等指標來衡量一個學校優秀與否,雖然,這大體上也是被教育制度逼的,但也讓我突然覺得非常悲哀,也頓悟了為什么很多學霸孩子在進入大學后開始頹廢,墮落,迷茫,不求上進……找不到方向,那是因為他們12年苦讀的方向就是“考上一所好的大學”,除此之外,胸無大志,根本從來都沒有想過一些人生方面的哲學問題。所以在奮斗了12年后,“目標”終于完成,開始不知所措。這就是教育的失敗! 俗話說:”十年樹木,百年樹人“,這意味著“成才”是需要時間積累的,是長久之計,很不容易,并不是三年內“考上廈大”、“北清交復錄用率”等簡單,粗暴,淺顯的指標可以衡量,那只是一種急功近利而又目標短淺的行為。歷史上有多少一開始被認為“笨蛋”的諸如愛因斯坦、愛迪生、達爾文等在后來成為舉世矚目的科學家,又有多少一開始很優秀的孩子最后淪為躺平等死的“快樂廢物”。我們不應該去探究或者反思“教育”在其中的意義嗎? 以后有沒有哪個學?梢源竽懙赜眠@樣的“指標”向世人宣傳自己的學校: “畢業于我們學校的學生,近3年來,有多少位同學攻克了世界級的難題…… 有多少位同學向母校捐贈了多少資金、幫扶了多少個貧困家庭…… 有多少位同學在航空航天領域卓有成效…… 有多少位同學出版了曠世矚目的書籍…… 有多少位同學在專業領域造取得了卓爾不凡的成就……” 說到底,我們的高中,應該為大學培養人才提供基礎的智力支持。希望我們的高中和大學能放遠眼光,拷問自己:如果學校發展十年、百年甚至幾百年,我們會培養出多少“能造福世界的人物”。如果那些曾經宣揚地沸沸揚揚,熱火朝天的所謂的“考上廈大的孩子”、 “北清交復錄用的孩子”……那些所謂的"精品孩子",最后還是成了無異于他人的、碌碌無為和平庸無奇的人,頂多不過是工作好一點、薪酬高一點,那當初我們這個社會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培養和宣傳他們,還有意義嗎?又和一般高中、一般高校培養出來的“一般的人”,還有什么區別呢?回過頭去看這一切,只不過培養了一群高工資的“精致的利己主義者”罷了! —END— 長按掃碼關注我們 更多精彩內容和案例歡迎關注瞳景社區官網:www.taisunsian.com |